唯心论和唯物论
唯心论:
- 意识决定物质.
- 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实体,但是唯心论者都是拿意识(精神或观念)来代替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的。
- 统治阶级用来忽悠无产阶级的东西
辩证法唯物论:
- 物质独立于意识.
- 意识受物质限制
- 人可以认识物质,改造物质.
我们的思维不能以一次反映来当作全体看的对象,而是构成一个具有接近于现实的,一切种类的无数色调的,生动的,认识之辩证法的过程。唯心论依据于思维的这种特性,夸大其个别方面,不能给过程以正确的反映,反把过程弄弯曲了。列宁说:“人类的认识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这一曲线之任何一段,都可以变为一段单独的完整的直线,这段直线就有引你陷入迷阵的可能。直线性和片面性是见树不见林和呆板固执性,主观主义和主观盲动性——这些就是唯心论的认识论的根源”。哲学的唯心论是将认识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方面,片面地夸张成为一种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的神化的绝对体。唯心论就是宗教的教义,这是很对的。
产生的原因
唯心论产生的原因:
- 唯心论是原始人类迷茫无知的产物.
- 压迫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发展与巩固其唯心论学说.
唯物论产生的原因:
- 被压迫阶级同样为着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发展与巩固其唯物论学说.
在阶级没有消灭以前,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战是不会消灭的。
区别
在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心论:
- 精神(意识,观念,主体)为世界一切的根源,物质(自然界及社会客体)不过为其附属物。
- 对外面的物质世界或者完全把它看成虚构的幻象,或者把它看成精神元素之物质的外壳。
- 人类的认识,是主体的自动,是精神的自己产物。
唯物论:
- 唯物论认物质离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不过为其附属物。
- 自然,物质,客观世界存在于精神之外,离精神而独立。
- 人的认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发展的根源
唯心论是压迫阶级的产物, 这种哲学意识它表现剥削阶级的利害.
唯心论是如何产生的:
- 概念上的唯心论
- 特殊性质的事物和一般性质的概念(类如: 延安是城) 城是个一般性质的概念,延安是特殊性质的事物. 特殊和一般互相联系,不可分裂.
- 唯心论所采用的方法是将一般独立出来,当作实体,把特殊当作一般的存在形式.
- 一切唯心论者都是拿意识、精神或观念来代替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的。唯心论者便强调人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性
唯心论者便强调人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性,他们不能指出意识受物质限制的这种唯物论的真理,却主张只有意识是能够动的,物质不过是不动的集合体。
许多人看到科学在社会生活上发生了能动的作用,不知道这种作用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所规定与限制,而作出科学是社会发动力的结论。唯心论历史家把英雄看成历史的创造者,唯心论政治家把政治看成万能的东西,唯心论军事家实行拼命主义的作战,唯心论革命家主张白朗基主义,×××[1]说要复兴民族惟有恢复旧道德,都是过分夸张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我们的思维不能以一次反映来当作全体看的对象,而是构成一个具有接近于现实的,一切种类的无数色调的,生动的,认识之辩证法的过程。
机械唯物论: 没有强调思维在认识上的能动性,仅给以被动作用,把它当作反映自然的镜子看。
辩证法唯物论:,才正确地指出思维的能动性,同时又指出思维受物质的限制;指出思维从社会实践中发生,同时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只有这种辩证法的“知行合一”论,才能彻底地克服唯心论。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地存在着人可以认识物质,并且改变物质
If you like this blog or find it useful for you, you are welcome to comment on it. You are also welcome to share this blog, so that more people can participate in it. If the images used in the blog infringe you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them. Thank you !